网友上传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梦琪小说mengqi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比方说“日”这一条目,先是有叙事,说明日是啥东西,什么《说文》是怎么解释得,“日者,实也,太阳之精”,《淮南子》里又是怎么解释的,《毛诗》里又是怎么解释的,《尔雅》里又是怎么说的,把各个解释百科条目都整理,放在一起。
如此,便是曾布所说的,《初学记》当字典的用途。
接下来便是重点了,最贴心的是,《初学记》甚至还把唐玄宗以前的赋文里与“日”相关的章句,整理成对子给你放在一块。什么丽天对出地,然后下面注明出处,“《易》曰,日月丽乎天,百谷草木丽乎地。《文子》曰,日出于地,万物藩息。”,还有什么贯白虹对夹赤鸟,夸父弃杖对鲁阳挥戈,长安近对车轮远。
方翰韬看到这里,不由得泪流满面,虽然李隆基杀儿子杀的挺狠,还扒灰抢儿媳妇给儿子戴绿帽子,但他真的是一个好父亲,为赛里斯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我哭死。
有这本《初学记》,大伙对对子,能对一百多个关于“日”的对子,里面还能不重复,压根不带一个日字。快说,谢谢李隆基。
方翰韬把《初学记》翻了大概,心中有了数,只要把这里面的内容记下来,自己写赋确实不用担心词汇量不够的问题了。
这简直就是本古代版《英语雅思单词本》。
方翰韬信心满满,不由得对曾布信心大增,只能说虎兄无犬弟,哥哥是唐宋八大腿,这弟弟也不差。
九阳真经进度2/3!
接着方翰韬便接着翻曾布给他的第三本书,也就是那个欧阳修编的历代名家名作选集小册子了。
按曾布的说法,其实到了这个地步,熟练掌握《初学记》的内容后,就已经是个成熟的写赋选手了,方翰韬翻了翻这选集里的一些赋,仔细研读,看了十几篇后,大概摸清楚了赋的创作模式,准备自己开始写一篇试试手。
就写早上自己交了白卷的那篇题目,《暴秦二世而亡赋》!
有《初学记》如此利器在手边,自己到时候边查边写,怎么着也能敷衍几百字出来。方翰韬想到做到,提起笔来便要开始写。
结果,笔是提起来了,但方翰韬绞尽脑汁半天,又是迟迟不能落下,一字不能出。
估计还是词穷导致没灵感的缘故,方翰韬心想,便又把笔搁置在一旁,复又翻起初学记开始找合适的篇目看。翻看了半天,又看了不少好对子,方翰韬信心又回来了,又拿起笔来准备挥毫作赋。结果又卡壳了,根本写不出来!
如同整个陷入泥潭的汽车一般,方翰韬脑子飞速运转,但就是一个字都憋不出来,一点进展都没有。方翰韬有点丧气,既然一篇赋写不出来,那倒是把目标放低,先写一段骈文看一看吧。有《初学记》在手,写对句总能写出来吧。方翰韬又提起了笔,结果空坐半天,还是憋不出一个字。连个对子都写不出来。这是怎么回事,曾布这给的升级路线怕不是有问题吧!
方翰韬重新再仔细琢磨曾布给自己点明的学习路径,《蒙求》是记典故,《初学记》是扩宽词汇量,欧阳修编的小册子是范文……
等会,这怎么一下子从背单词跳到写作文了。
方翰韬拿自己学英语的做题经验和思维一套,就发现了问题所在。怪不得自己是一字都憋不出来。
正常学习路线应该是背单词,然后是学语法,写出句子,一句话会写之后,才轮到写作文。这曾布是直接让自己背完单词就写作文,句子都不会写,咋写作文啊?至于咋写出骈句,对不起,不知道,曾布没教。
方翰韬只好又去找曾布求教,结果曾布听完方翰韬的问题,一脸的疑惑与纳闷。“这个还要怎么学?不应该是理所应当就会的啊,水到渠成啊!”
典!
来了来了它来了!味对了,经典学霸给学渣讲题的既视感!就像高数课本上那些侮辱学生智商的证明过程一样,什么“证明:略”。“由此可证”,“显然易得”。
显然易得个鬼啊!
结果曾布挠了半天的头,想破脑袋也整不明白怎么给方翰韬讲。
求教曾布无果,方翰韬只好又回去,徒劳无功,只好翻着《初学记》看来看去。还是没闹明白这骈句怎么写。
这也不怪曾布,他是真不明白这玩意该咋教,其实整个唐宋时代,诗赋教育都是只以积累引导为主,看看曾肇小朋友的教育和课程布置就知道了。
而具体的知识掌握,那就得靠自己去多读书多体会,就跟小孩学说话一样,听得多说的多,就自然而然的会了。既然从来没人教过,那自然而然的不会教别人了。方翰韬枯坐了半天,只好徒劳的翻看《初学记》,可是左看右看,还是半天门都没入,一点头绪都没有。
这么折腾到了晚上,曾巩他们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了,一进家门,收拾梳洗,大家一起吃完饭后,曾巩便开始挨个检查作业,看看大家今天的学习进度。
待到了方翰韬这里,方翰韬老老实实的给曾巩交代自己骈句对子压根写不出来的困境。曾巩沉思片刻,说道,“其实写骈句不难,非常好写的。”
方翰韬嘴一撇,对曾二叔来讲当然简单,这也是位大学霸,根本理解不了学渣的痛苦,也陷入了知识的盲区。“真的不难得,”曾巩看方翰韬一脸不信,笑道,“贤侄现在只是没摸到窍门罢了。”“可我《初学记》也翻了半天,历代名家的赋作也看了,还是一句都憋不出来啊。”方翰韬说道。
“写骈对,真的很简单,用不到《初学记》和名家的赋作的。”曾巩神秘的笑道,“其实,答案五哥儿早就告诉你了,你只不过是下意思忽略掉了。”
“蛤?”这下子给方翰韬整了个糊涂,曾二叔也开始谜语人了。“答案就是在这本《蒙求》里。”曾巩揭开了谜底。
“曾二叔可真会说笑,《蒙求》能教个啥?”方翰韬一脸不信,《蒙求》这里面的内容,咋看咋都跟写骈句不搭嘎啊,这就是纯纯的一本儿童故事书。
宋代版的《中华上下五千年》罢了。
“那贤侄你就从《蒙求》里随便抽两句话,八个字,我来教你怎么写一个骈句出来。”曾巩笑着说道。“任意两句?”方翰韬满脸不信。“任意两句,你随便说。”
“那就,”方翰韬想了想,“就“王戎简要”,还有个,‘孔明卧龙吧。就这两句!”方翰韬就不信,这两句里面能有啥道道,写出一个骈句。
曾巩说道,“既然是王戎,那他路边苦李和钻李核这两个关于李子的典故你应该知道吧?至于孔明卧龙,这个就没人不知道了吧。”
方翰韬点了点头。
“那好,先说孔明卧龙,如果你要写一个夸赞一个人要像诸葛孔明一般鞠躬尽瘁,你该怎么说呢?”曾巩循循善诱。“那就是,”方翰韬想了想,“效仿卧龙之心?”
“不错,”曾巩夸赞道,“但你再想想这句话,是不是哪块怪怪的,应该写的更好一些呢?”
方翰韬仔细一琢磨,确实,卧龙之心,倒是没啥问题,主要是前面这个效仿两字,有点不太好,是现代汉语的用法习惯,应该改一下。
“当效卧龙之心?”
“很好,这半句话你看看不就出来了,”曾巩很满意,“那咱们再想另外半句,王戎的那关于李子的两个典故怎么加进去呢?”
第十二章集典炼化为骊珠
王戎的这俩关于李子的典故,方翰韬又开始寻思。
既然当效卧龙之志这半句已经定型了,那王戎李子这典故,肯定要化成四个字,跟卧龙之志对应起来。
那王戎的典故,要是用他神童小时候那路边苦李的典故,感觉格局就对不上,人家另外半句是诸葛卧龙,你搁这匹配小朋友抖机灵,咋看咋都不搭嘎。
那就换王戎钻李的典故,王戎是个老抠门吝啬鬼,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,王戎欲拿李子去卖,又怕别人得到种子,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。这智商都不用到正道上。
那就写成……
“可惭钻李之智?”方翰韬小心翼翼问道。
“很好,”曾巩接着说道,“下面我们再看看这句话的内涵意思,贤侄,你再细品一下,发现什么了吗?”
方翰韬再一想,可不是嘛,当效卧龙之心这句话可是褒扬的,可惭钻李之智这明显是反比讽刺,这俩凑一块,你上半句是骂人,下半句是表扬,搁这阴阳怪气呢?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